世界各地的人類水周轉率的決定因子是什麽?

时间:2025-11-02 19:30:53来源:信息產業報作者:百色市
世界各地的人類水周轉率的決定因子是什麽?
世界各地的人類水周轉率的決定因子是什麽?
(神秘的地球uux.cn)據EurekAlert!:由Yosuke Yamada和同事進行的一項新的全球人類需水量的研究顯示了水的周轉方式——人體每天所用的水不盡相同,它由世界各地的人類各種因素所決定。雖然關於水的消耗和周轉的數據對全球健康決策和規劃未來的水需求至關重要,但有關人類飲水的一些建議依賴於自我報告的數據,而這些數據可能是可變的。
Yamada等人測量了來自全球26個國家的5604人的水周轉率和全身水分,他們的年齡為8天到96歲。他們的研究方法要求參與者喝少量富含氘的水;他們可通過追蹤氘的流失來評估水的周轉率,並通過氘的稀釋來估計全身的水分。研究人員證實,體型和身體組成、氣候變量、懷孕和能量消耗都與水的周轉有關。他們發現,即使考慮到其它環境和生理變量,人類發展指數(這是一種衡量教育、收入和預期壽命的指標)較低國家的人的水周轉率要高於人類發展指數中等或較高國家的人。
20-30歲的男性和20-55歲女性的水周轉率最高,20-40歲成年人的體內總含水量最高。基於這些數據,研究人員還開發了一個可以用來預測個人用水量的方程。
相關:科學家首次揭示人類全生命周期需水量規律
(神秘的地球uux.cn)據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每天喝八杯水(約2升)利於身體健康,這真的科學嗎?
11月25日,一項發表於《科學》(Science)的研究提出了不同於以往人們對飲水的認知,上述的飲水建議可能超過多數人真正的需水量。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藥與技術研究所能量代謝與生殖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深圳理工大學(籌)藥學院講席教授John Roger Speakman(約翰·羅傑·斯彼克曼)團隊聯合近100個國際團隊,基於穩定同位素法,對26個國家5604名受試者進行研究,樣本年齡覆蓋8天大的嬰兒到96歲的老人,推導出全球首個用於預測人體每天需水量的公式,首次揭示了人類全生命周期的需水量規律。
“了解影響水周轉率的因素以及各個因素的相對重要性,是我們在預測未來水需求方麵向前邁出的一大步。這項工作建立在來自世界各地科學家的貢獻基礎上,顯示了國際科學合作在回答重大科學問題方麵的重要性。”Speakman表示。
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人類隻能生存三天。人體每天的水周轉量(Water Turnover)即水的總交換量,包括我們攝入的水分和流失的水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們的需水量。
科研團隊基於國際“雙標水”數據庫,運用氘稀釋技術測量了受試者的水周轉率,發現20~35歲男性每天的水周轉量為4.2升,30~60歲女性每天的水周轉量為3.3升,此後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到了90多歲,均下降到2.5升左右。
水的周轉量不等於飲用水的需水量,例如,一位20多歲的男性每天的水周轉量為4.2升,但不需要飲用4.2升的水,因人體代謝和體表水交換可提供其中的15%,其餘85%的需水量來自食物和飲水,食物和飲水各半,故該年齡段男性每日平均飲水量為1.5-1.8升。相比之下,女性飲水量要小,這是由於女性的非脂肪成分低於男性,例如,一位20多歲的女性,每日的飲水量可能為1.3-1.4升。
“該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是我們都應該喝8杯水(或每天約2升)的推薦量,但對多數人來說可能太高了。”深圳先進院助理研究員張雪映表示。
研究發現,水周轉率的個體差異較大,例如僅在成年人中,有些人每天的水周轉率僅為身體水分的5%,而另一些人的水周轉率則高達20%。不同年齡段、性別、國家的人的需水量是不同的。因此,“一刀切”健康建議不適合對個體進行精準化健康指導。
自20世紀80年代起,“雙標水”法通過收集受試者14天的尿液並分析其中標記物的豐度值變化以探究機體的能量代謝情況,這是用於檢測自由生活狀態下人體能量消耗的“金標準”。
既往關於人類需水量的研究多依賴主觀問卷調查和實驗室裏的生理學研究,樣本量少且評估方法不精準。科研團隊運用使用氘稀釋技術客觀精確地測量了受試者的水周轉率,探索了整個人類生命過程中,體重、年齡、身體成分、總能量消耗、身體活動水平等因素以及氣候、緯度、海拔、溫度和濕度等條件對水周轉率的影響。
分析發現,生活在炎熱潮濕的環境和高海拔地區的人群以及運動員、孕婦和哺乳期婦女、高體力運動水平的人群,水的周轉率更高;在發展中國家和從事重體力勞動的人群中,水周轉率較高;日常體育活動會增加水周轉率。
該研究顯示水周轉率被證明與較多生理健康指標相關,如身體活動水平與體脂率等,同時,首次提出了水周轉率可以作為反映人類的代謝健康的新生物標誌物的理念,這對肥胖、糖尿病等各種代謝慢性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基於上述因素對水周轉率的影響,科研人員開發了全球首個用於預測人體水周轉率的方程式。“該方程可以運用在世界各地的國家與地區,隻需要了解一個人的基本生理指標和其所在生活環境的平均溫度和濕度,就能預測一個人的需水量。”張雪映介紹。
隨著世界人口結構變化與氣候變暖,該研究提供了大數據集指導下用以預測人類需水量的方程式,為未來製定飲用水和富水食品的管理方案改進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
“水是生命所必需的,水周轉率與需水量密切相關,該研究邁出了建立個性化預測水周轉率算法的第一步。”Speakman表示。目前,Speakman所在的深圳先進院成立了國內首個“雙標水”實驗室和精準人類營養實驗室,將進一步揭示生命規律,為人類製定精準營養策略提供了科學指導意義。
這是繼2021年Speakman聯合國際團隊在《科學》中首次揭示人類全生命周期代謝規律之後,再次在《科學》上發表重要成果。
相关内容